Copyright © yntbf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
下一代通信网络、物联网、三网融合、新型平板显示、高性能集成电路和以云计算为代表的高端软件。
海尔集团公司、海信集团有限公司、浪潮集团有限公司、歌尔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众阳健康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神思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东方电子集团有限公司、海尔卡奥斯物联生态科技有限公司、中孚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等。
山东半岛国家级工业互联网示范区、齐鲁软件园、青岛软件园、济南大数据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威海电子信息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等。
2022年,数字经济发展引领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全省信息技术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4万亿元左右,同比增长15%,其中,信息技术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5500亿元,软件业实现营业收入8500亿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达到7%左右。
2022年,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依托骨干企业、特色优势企业,新培育100家以上国家级和省级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软件工程技术中心等新型研发机构,实施200个以上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突破重大核心关键技术30项以上。
2022年,实施“云行齐鲁 工赋山东”行动,两化融合指数达到117,保持全国前三。加快建设泛在领先的信息通信网络,累计开通5G基站超16万个,实现确定性网络16市全覆盖,建成全国首个拥有两个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的省份。
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聚焦集成电路、高端软件、计算机及外设和智能家电4条产业链。引育一批“填空式”企业。建设一批“强基性”项目。
推动集成电路“强芯”。实施集成电路产业财政奖补政策。推动高清显示“补面”。加快推动青岛市显示模组项目进展。推动智能传感“提器”。推动整机终端“扩量”。充分发挥我省在整机生产方面优势。
提升软件“两名城”。支持济南、青岛对标国内先进软件名城,集中优势资源支持软件产业发展。培育软件“多名园”。打造软件“多名企”。推广软件“百名品”。
培强卫星产业优势。加快东方航天港、中科院空天院济南园区等重大项目建设。促进大数据产业发展。推进元宇宙前瞻布局。加快发展人工智能、区块链。
培强一批领航型企业。引导资源向产业链“链主”企业集聚。培育一批特色产业集群。建设一批专业化园区。优化国产生态体系。
提升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能力。深化工业大数据融合应用。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落实差异化奖补政策,确保新开通5G基站6万个。
完善“链主”企业牵头主导、产业链联盟合作、产学研协同推进、要素保障服务的“链长制”工作推进机制。
对经济发展成效明显、社会效益突出的重点企业给予高质量发展资金奖励。落实软件和集成电路税收优惠、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激发企业发展活力。
加强招才引智力度,集聚一批紧缺型、引领型高端人才。支持重点用人单位依托省级科技计划项目、泰山人才工程,加大人才精准引育,支持人才攻关突破“卡脖子”技术。
加强与国内外头部企业重大战略合作,积极吸引关联度高的业务向我省迁移,建设区域性总部、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
5月19日,以“热爱科学、崇尚科学”为主题的2023年山东科技活动周启动仪式在滨州黄河三角洲交易中心举行。副省长、省政府秘书长宋军继出席活动并讲话,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宋永祥致辞。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孙海生,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春田,市委副书记梁金光出席活动。
济南日前举办2023年走进“侨梦苑”暨人工智能国际研讨暨项目精准对接会,开展济南市“AI泉城”赋能行动专场对接活动,助推济南市加快建设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示范高地和智能产业集聚高地,促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随着2023世界激光产业大会在济南召开,济南激光产业产业链、供应链、生态链持续优化升级,中国激光产业版图正在呈现出南有深圳、中有武汉、北有济南的“三足鼎立”之势。
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近日印发《山东省工业互联网平台培优工作方案》,以打造全国领先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为牵引,山东将建立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培优库,健全工业互联网平台“省级平台—国家级特色专业型平台—国家级‘双跨’平台”梯次培优体系,到2025年,累计培育省级重点平台300家以上、国家级特色专业型平台40家以上、国家级“双跨”平台5个左右,初步建成多层次、系统性平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