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yntbf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
农业综合产能位居前列。山东在全国率先启动耕地质量提升计划,组织实施土壤改良修复、农药残留治理、地膜污染防治、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畜禽粪便治理、重金属污染修复等六项工程。
农业发展动力持续提升。山东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农村综合改革持续推进,农业对外开放水平持续提高。
新业态新模式快速成长。山东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农产品电商、休闲农业等新兴业态发展迅速,农业“新六产”正在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1.2万亿元;现代高效农业增加值增速7%以上。
粮食播种面积1.2亿亩以上,粮食生产能力巩固在1100亿斤以上,肉蛋奶产量1500万吨,水产品总产量780万吨,蔬菜产量8500万吨。
稳定粮食产能,调优农业种植结构,积极发展现代畜牧业,推进渔业提质增效。
加快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培优优势特色产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建设农业产业园区,培强农产品品牌,推动重点项目落实落地,扩大农业对外开放优势。
加强耕地质量保护,推进农业高效节水,科学开发利用盐碱地。
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开展农业技术创新,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加快发展设施和智慧农业。
深入推进涉农资金统筹整合,确保农业农村投入稳定增长。逐年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2022年达到7%以上。开展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发挥再贷款再贴现牵引作用,引导金融机构聚焦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加大信贷投放。深入推进财政金融政策融合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制度试点及成果推广应用。
盘活乡村建设用地形成存量指标10%以上,处置相应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产生的“增存挂钩”新增指标的5%以上,优先保障乡村重点产业和项目用地。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和村庄规划可预留不超过5%的建设用地机动指标用于村民居住、农村公共公益设施、零星分散的乡村文化旅游设施及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用地。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规范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探索开展农村闲散建设用地置换腾挪和复垦整治。
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稳慎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探索建立农户资格权保障、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机制。加强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提升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质量和运行效能。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稳妥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工作。推动开展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融资。
近年来,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坚持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扎实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去年,全县农业实现产值115.5亿元,增长9%。
济南莱芜区杨庄镇积极推进农业产业链条升级,通过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等,促进产镇融合、产村融合,逐步形成了“一镇一特、一村一品”农业发展新格局,为现代农业发展开拓了新路径。
锚定“走在前、开新局”,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现代农业强省为目标,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的当下,“土地托管”服务让越来越多农民当起“甩手掌柜”,在保证种地收益的同时,还增加了工资性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