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yntbf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
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2010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是黄河三角洲地区第一家国家级开发区,拥有“四上”企业335家,规上工业企业115家,高新技术企业108家,产值过亿元企业111家。先后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国家铜及铜材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示范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区、第五届“全国文明单位”。
聚焦新兴培育、转型升级两大方向,重点发展新材料、交通装备制造、航空航天等主导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构建特色明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新材料产业
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2家,引进国家级稀土催化研究院,是国内最大的高端纳米级电子陶瓷材料生产基地、国内最大的碳纤维材料生产基地,目标打造成为千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
交通装备制造产业
引进了波鸿(中国)轨道交通工业园项目,建设“材料—车轴—车轮—轮对”的高铁车轮全产业链条,打破国外垄断,实现高铁车轮国产化。中车兆源是中车集团最大的电磁线供应商。拥有轿车、SUV、皮卡、新能源汽车及变速箱、车轮、刹车片等零部件生产能力。
航空航天产业
对接落实国产大飞机和北斗导航国家战略,引进航空维修、航空制造、临空物流、北斗导航应用等高端制造和服务业态,打造山东北翼空港经济中心和全国最大的民用飞机试飞基地。
现代服务业
发展临空、临港物流,布局建设区域性物流总部中心;壮大现代金融、科技服务、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推动现代服务业扩规增速提质。建成府前街聚集区、莒州路现代服务业聚集区,聚集银行23家、金融机构100余家,引进建设中电光谷东营未来城、金融港、新天地创客小镇等服务业,是东营市总部经济聚集区和高端商业中心。
坚持产业集聚集约发展,布局建设五个功能产业园区,实行“一产业、一平台、一团队、一基金”运营机制。
新材料产业园
建设稀土催化材料、功能陶瓷材料、氧化铝纤维等3个“园中园”,发挥国家级稀土催化研究院集聚带动功能,强化创新驱动,延伸产业链条,推动新材料产业集群发展。
交通装备制造产业园
建设轨道交通、汽车及零部件、医疗设备等“园中园”,构建特色轨道交通产业集群,打造全链条汽车产业制造体系,搭建高端装备及智能制造创新平台。
广利临港产业园
重点发展海洋装备制造、海洋生物、新材料、仓储物流等临港产业,加快推进港产城一体化融合发展。
空港产业园
依托中国商飞民机试飞基地、北航东营研究院以及航空导航与飞行校验测试基地,重点发展航空运输、航天制造、临空服务等产业。
悦来湖科教创新园
整合大学科技园、中电光谷未来城、软件园、互联网产业园、金融港等功能区块,促进创新要素聚集,培优创新生态,形成资源密集、辐射全市的科技人才高地。
政策支持
建立了完善的政策支撑体系,出台了制造业、服务业、金融业、利用外资、社会引荐人奖励办法等10余项含金量高的优惠政策。
人才支持
大力实施“科技强区”和“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建设了东营光谷未来城、东营软件园、东营科技企业加速器、中国石油大学科技园-生态谷等8个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加大人才工作力度,制定了《加快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的意见》、《“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等一系列吸引高端人才、鼓励创业创新的支持政策,人才政策体系更加完善。
土地规划
截至目前,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用地剩余空间3万余亩,土地供应空间巨大,为项目落地提供有力支撑。
配套设施
毗邻东营市中心城区,拥有完善的教育、文化、娱乐服务设施。建有东城万达广场、红星美凯龙广场、蓝色港湾等城市综合体;建设了多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数字文化广场、运动休闲场所,实施了公交候车亭、公共自行车、电动汽车租赁、微公交等便民项目。
特色园区
根据区位优势和产业特点,重点规划了主体产业区、临港产业区、中美清洁能源合作产业园、空港产业区,建设了府前街金融聚集区、莒州路现代服务业聚集区、悦来湖科技人才聚集区3个特色片区,打造有色金属产业园、功能陶瓷新材料产业园、复合材料产业园3个产业园区。
真诚地欢迎您来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兴业,期待着与您携手合作,共创辉煌!
电话:+86-546-8325269
传真:+86-546-8301606
电子邮箱:kfq0546@163.com
通讯地址:东营市东营区府前大街59号
山东省国际投资促进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
版权所有 © 2022 山东省人民政府 保留一切权利